Background Image
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
Previous Page  6 / 22 Next Page
Information
Show Menu
Previous Page 6 / 22 Next Page
Page Background

6

動態觀點、多元角度、公正判斷

葉國華

——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

由如何落實普選而引發的2014年底街頭佔領行動,促使香港社

會進行多方面的反思,其中包括對青年學子的教育問題。在佔

領行動與近年的其他運動,如2 0 1 2年的反國民教育實施的行

動,年輕人展示對現有制度的衝擊與批判之猛烈,引起了大眾

的關注。有部份社會人士不禁提出,年輕人近年的激進表現,

以及相關的一些現象,如「去中國化」的舉止,是否與現今的

學校教育有關,而其矛頭甚至指向以標榜建立批判性思維的通

識科。

就此,有人建議用「思辨」這個中國傳統做學問的態度來規範

通識科,來防止「批判性」的負面指向。「思辨」源自《禮記·

中庸》的「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」,意

思是要慎重地思考,清楚地辨別。其實,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

考試及評核局有關通識科的「課程及評估指引」,也強調學生

要明辨事實、意見與偏見。「批判性」譯自英文c r i t i ca l一詞,

本來含有判斷審慎的意思,牛津辭典把它翻譯成「判斷公正」。

可以說「思辨」與「批判性」兩詞的意思差不多。真正的問題

是我們的學生以至全社會,如何能在審慎判斷後,對事情得出

公正的結論。

序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