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 - The Hong Kong Story: It Takes Two to Tango

Basic HTML Version

198
推廣對當權者有利的儒家文化
36
。這件事可以從兩方面去看。
首先,我們看到英國人在維持香港管治穩定的情況下,並不介
意使用中國傳統文化,這代表他們的優先管治多於推廣英國文
化。可是,我們要留意的是儘管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可能加強英
國人在短期對香港的管治,這種行為對加強香港人對英國的歸
屬感明顯沒有作用──這頂多只會令香港人懷念傳統中國。
另外一個反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香港中文大學。如果殖
民地政府的目的純粹是加強英國文化的影響力,宣揚英文的優
越性,他們大可以在香港成立另一間「帝國大學」,而不是幫
助香港人成立一間立根於中國文化的大學。這一點,我們又再
次看到英國人所做的平衡。他們可能不是沒有考慮推廣英國文
化,可是在現實的需要下,他們選擇了讓當時香港中文中學的
學生有進一步升學的機會。
中國政府當時推行馬列毛式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,中大的
成立可能與此有關。殖民地政府可能考慮到用中國傳統文化對
抗社會主義意識。可見,這是一場文化角力,政府以此抗衡來
自國內的文化影響。這種平衡正好加強了政府的管治,因為從
此香港多了一批用中文的知識份子,可用的人才又增多了。
教育市場化?
香港回歸後,特區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有甚麼轉變?首先最
大的轉變是回歸後推行的教育改革以至各種新加入的元素:母
語教學、通識教育、關閉學生不足的學校、「三三四」學制、
引入幼稚園學劵制、推廣直資學校、副學士、把免費教育提升
36. 蔡榮芳,《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1-1945》,牛津大學出版社,2001年,
第164-16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