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
務,而且香港政府在過程中也不是沒有得益。有研究指出,相
比起向5萬人派發救濟金,建築6層高的簡易型公共房屋其實更
加便宜,而且木屋區本身對政府的管治有負面影響,這些地方
的公共衛生情況惡劣,而且非法霸佔大量官地
13
。因應石峽尾大
火事件,香港政府成立徙置事務處,建設「徙置區」,也就是
早期的公屋。香港備受讚賞的房屋政策就是從一場大火的善後
工作開始的。
1 9 7 1年,第二十五任香港總督麥理浩上任。這位受到社
會各階層讚賞的港督在任內推行了多項有效政策,其中一項是
1972年推出的「十年建屋計劃」。在這個計劃之下,香港的公
共房屋數量和質量都大幅提升。正如本章一開首的引用所說,
麥理浩深知房屋對於市民的重要性,認為如果處理不當,便很
容易引發市民和政府的衝突。麥理浩的政策就是在總結了1967
年騷亂教訓後制定的,意思就是說,如果房屋問題處理得當,
香港政府的威信和管治都可以得到提升。在麥理浩任內,政府
整合了香港房屋委員會和房屋署的職責,又發展了6個新市鎮。
一場破壞性的政治運動(1967年暴動),衍生出了建設性的社
會效果,這是英國殖民地管治的政治社會政策的範例。
隨著樓價和租金開始上升,市民置業愈來愈難。麥理浩意
識到這個問題,於是在1978年推出「居者有其屋計劃」。這個
計劃讓收入相對較高的公屋居民以及未能申請公屋的人有機會
以低於市價的價錢購入住屋。另外,又加入了各種轉讓限制
14
,
隔離了住屋需求與市場需求。麥理浩也是首位與中方談及香港
13. Manuel Castells. The Shek Kip Mei Syndrome: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
Public Housing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. 1990. p18
14. 香港房屋委員會,http://www.hkhs.com/pdf/liberal/Book1_Part2_02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