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
序
8
只要特首換港督,五星旗換米字旗,解放軍換英軍,就可以
了。當時的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,把香港的經驗比喻為宜興茶
壺的茶漬,是好東西,不要輕易除去。這些政策與高層的言論
被一些人理解為香港的政治運作模式也不會怎麼改變。
當時北京這樣肯定港英的管治經驗,一方面不能不叫人佩
服鄧小平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胸襟與識見,能較為客觀地看待
英國人在香港功績與成功的原因;另一方面,也是中國內外情
勢所使然。1980年代初中英有關香港談判開始時,大陸剛從文
革恢復過來不久,改革開放仍未產生顯著效果,底氣未足;而
當時國際間已流行新自由主義,也讓北京甚為欣賞堪稱新自由
主義典範、繁榮穩定的香港;還有,當時香港的民意傾向是強
烈保持現狀。若中英晚些時候才談香港回歸,結果就不一定像
現今的安排了。
當時對港英管治的肯定,還包括本地的商界、建制派、一
般社會團體等;泛民主派中有提出民主回歸的口號。但總體而
言,各種力量並沒有很批判地檢視英國人1 5 0多年在香港的管
治,沒有比較全面、深刻地總結它的正反經驗。香港沒有像多
數其他地方在脫離殖民地身份時去殖民化,對殖民宗主國的政
策、措施以至支配性文化進行必要的批判、揚棄。在第二次世
界大戰後風起雲湧的殖民地爭取獨立或自治過程中,殖民地人
民往往發動去殖民化,解除西方列強造成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
間在政治、經濟以至文化上的不平等。香港沒有爭取獨立或自
治,故也沒有去殖民化的傳統。
當然北京政策聲稱只是保留資本主義制度,並沒有說保留